首页 > 疾病百科 > 妇科疾病 > 试管婴儿取卵前后注意事项

试管婴儿取卵前后注意事项

来源:丫丫亲子网    阅读: 2.74W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取鸡蛋前的注意事项

试管婴儿取卵前后注意事项

1、开始进入周期注射,多吃蛋白质高的食物卵泡,牛、羊、猪、狗肉等牛、羊、猪、狗。

2、每天持续浸脚的方法是水温约为41~42度,水不通过小腿,时间约为30分钟,直到出汗,移植前一夜,经期也浸泡。

3、移植前一个月开始喝孕妇奶粉。每天喝4~5颗枣水。

4、豆浆坚持每天喝,豆浆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。做试管不能吃木耳和韭菜,流产移植后不能吃山楂、杏仁、桂圆活血。不要吃油菜,会使胚胎萎缩。不要吃木瓜和香蕉。不要吃太咸太甜的食物。禁忌辛辣。建议促排卵的姐妹多吃深海虾、海参、鲫鱼汤,多吃石榴莲!移植后多吃坚果,有利于胚胎着床。

5、取卵日的早需要早餐,以固体食物为主,不要喝牛奶、豆浆等液体食物,不要空腹,以免发生低血糖。早饭后口服消炎药。

6、女性在进入手术室取卵前,需要更换清洁的裤子,戴上手腕带(没有手腕带的人,请提前在门诊103诊室领取)。同时,膀胱排出膀胱。

7、男性在精选室精选,如果精选困难,建议在精选前几天或几周进行精液冷冻,以便在精选当天无法取出精液的情况下使用。

8、女性取卵后被送到观察室,卧床休息1~2小时。术后饮食(普通饮食)、饮用水和排便,多饮用水,排尿后观察尿色,尿色鲜红或伴有血块时,请通知医生。

取卵后注意事项

1、取卵后当天,患者必须记录自己和精子银行的电话。

2、采用阴道取卵,当天和第二天一般有少量褐色出血症。这是正常现象,手术时需要加入二氧化碳,其他完全吸收需要2~3天,所以疼痛消失。

3、伤口必须清洁,第三天后个人胶带即可,不拆线也可以洗澡。

4、伤口疼痛患者,可进行药带说明,服药。

5、取卵当天,患者血压下降,心跳也加快,脸色苍白,出现异常出血症状,排尿困难和发热等,必须尽快去医院诊断。

6、取卵日,一般在恢复室注射黄体素和HCG,今后是否需要继续注射黄体素和HCG,必须详细咨询取卵医生。

7、取卵后3天,可回医院进行配套植入手术,但部分患者卵子需要培养6天,一切遵医嘱。

8、胚胎移植后,主治医生会告诉患者如何服、注射、何时到医院采血检查等。这也是取卵后的注意事项之一。

试管婴儿的十大步骤

1、控制性超排卵

由于自然月经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,同一患者的不一样周期也存有差别,因此不容易安排取卵期,并且自然周期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发育,受精后只能形成一个胚胎,移植一个胚胎的妊娠率低。因此,为了达到不受自然周期限制、获得多个健康卵子的目的,必须采用控制性超排卵来提高卵巢功能,提供多个胚胎移植,尽量使黄体发育与子宫内膜功能同步。

控制性超排卵一般首先用GnRHa降低体内FSH和LH,施用HMG和FSH排卵药物,刺激卵巢卵泡的成长,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调整药物的使用量,患者的年龄和药物的使用量不同

2、监测卵泡

为了评价卵巢刺激效果和决定取卵时间,必须利用阴道超声波监测卵泡的大小,配合采血检查E2值的卵泡(雌激素),调整用药量。2~3个以上的卵泡直径在1.8cm以上,1.4cm以上的卵泡数与E2值相当,可以注射HCG,促进卵泡成熟。注射hCG后34~36小时取卵。

3、取卵

最常用的取卵方式是在局部麻醉下,通过阴道超声波引导,将取卵针通过阴道穹顶,直接通过卵巢吸收卵子,立即在显微镜下将卵子移动到含有胚胎培养液的培养盘中,放入37

4、取精

取精时间与取卵日为同一天。取精前洗净双手,用手淫法取精液。给的杯子无菌,取的时候不要碰杯子的边缘和杯子。取出的精液采用上游法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。

5、试管婴儿

取卵后4-5小时将处理后的精子与卵子放在同一个培养盘中,共同培养18小时后,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受精情况。精子质量差,不能自然受精的,必须以显微注射法强制受精(参考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授精)。

6、胚胎体外培育

受精卵体外培育48~72小时可发育到8~16细胞期胚胎。此时依据患者的年龄、曾经怀孕与否及胚胎的质量,决定移植胚胎的数目,多余的胚胎可冷冻保存。

7、胚胎移植

胚胎移植一般不需麻醉。目前,受精后2~3天多移植胚胎。延迟胚胎移植的时间,对体外培养的条件要求越高,但延迟移植的时间更符合妊娠生理,同时自然筛选淘汰劣质胚胎,提高妊娠率,降低多胎率。

8、胚胎移植后补充黄体酮

目前多采用注射法支持黄体酮。确定怀孕后,用hCG继续补充到怀孕10周。

9、胚胎移植后第14天

晨尿或抽血确定是否怀孕。

10、怀孕后14天

超声波检查胎儿数量和胚胎着床部位。

取卵是试管婴儿过程的重要一步,也是决定试管婴儿是否成功的重要一步,决定做试管婴儿的女性必须更加了解取卵后的注意事项。

妇科疾病
男科疾病
孕期疾病
儿童疾病
生活疾病
男人健康
女性健康
用药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