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家居生活 > 健康生活 > 五行与饮食文化及其他

五行与饮食文化及其他

来源:丫丫亲子网    阅读: 1.85W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中医食疗理论中有关于食物分“五色”之说,即不同色食物食疗作用不同,如黑色补肾,红色补心、黄色补脾等等。年末整理电脑里储存的各色资料,无意中翻出数年前的一些“读书偶摘”。以下内容摘自邱鸿钟著《医学与人类文化》(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)一书,必须声明,本人不懂中医,所以只是参读别人的观点。

五行与饮食文化及其他

西汉时中国人已经习惯按照“五”这个分类来认识事物和整理其经验了,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,如在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黄帝内经》中已有五方、五音、五味、五色、五性、五数、五谷、五藏、五邪、五运、五脉、五官、五禁、五精、五果、五态等几十个以五数为限的范畴。显然,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事物并非必要以“五”为定数,这些“五”只是人们认识事物时有选择地把对象纳入其认识的框架,“五”的确立也并非来自实验或临床经验,《内经》把“五”确立为描述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探讨药理和诊断治疗方法的标尺,实出于与民俗一致的考虑。

《内经》:肝木也,心火也,脾土也,肺金也,肾水也。(五藏入五行)

《内经》为解决四季不够五分的缺陷,在夏秋之间增加了“长夏”。

《周礼 食医》:春多酸,夏多苦,秋多辛,冬多咸,调以滑甘。(五味通过四季入五行)

假设“春多酸,夏多苦,秋多辛,冬多咸”为真命题,且将“调以滑甘”中的“甘”味配至“长夏”(A)

则可以得出(B):“在藏为肝,在味为酸;在藏为心,在味为苦;在藏为脾,在味为甘;在藏为肺,在味为辛;在藏为肾,在味为咸” (《素问。阴阳应象大论篇》)

由B可以得出(C):“酸先入肝,苦先入心,甘先入脾,辛先入肺,咸先入肾” (《素问。至真要大论篇》)

又根据前提“木得金而伐,火得水而灭,土得木而达,金得火而缺,水得土而绝”(《素问。宝命全形篇》)可以得出(D):辛金味,故胜木酸;咸水味,故胜火苦;酸木味,故胜土湿;苦火味,故胜金辛;甘土味,故胜水闲;(《素问。阴阳应象大论篇》)

由D可以得出中医的有关食疗和药理的“五禁”:“肝病禁辛,心病禁咸,脾病禁酸,肾病禁甘,肺病禁苦;”

此外,该书中还专门讨论了中国传统的“道士医”和“沙门医”现象,所谓道士医是指终生研究并信奉道教的中医,如葛洪、陶弘景、孙思邈、张景岳、徐大椿等;“沙门医”指既是高僧又是中医,如道安、释慧义、鉴真、喻嘉言等,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始终以修身成仙、成佛为其全部生活之目标的。医疗养生及其研究不过只是实现其宗教信仰、目标和价值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。

理财
家居
运动健身
家具
健康生活
恋爱技巧
真情实感
二胎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