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疾病百科 > 妇科疾病 > 日本有望在半年内设立卵子银行

日本有望在半年内设立卵子银行

来源:丫丫亲子网    阅读: 2.66W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据日本NHK网站报道,日本NPO(某非营利组织)希望设立卵子银行,为某种疾病引起不育的女性提供卵子,让希望有孩子的家庭实现生育梦想。该组织的发言人称,目前已召集了100多名捐赠者,已有3名女性找到了合适的卵子捐赠者。据预计,如果一切顺利,日本国内在半年之内将成功设立卵子银行,向需要的家庭提供卵子。

日本有望在半年内设立卵子银行

经常听说精子捐赠,但很少听说卵子捐赠。以下小编揭开卵子捐赠的神秘面纱:

卵子捐赠面临什么常见问题?

医生如何收集卵子?

捐赠卵子的过程一点也不简单,捐赠者也会感到痛苦。经过层层筛选入选的候选人必须经过数周的医疗治疗程序。首先,捐赠者和准备植入胚胎的妇女的生理期应调整到同步。一般来说,她们服用避孕丸,然后注射Lupron(分泌性腺激素合成激素)这种合成物抑制排卵,同步调节生理周期。

捐赠者的生理周期发生变化后,现在必须服用刺激生育的药物,提高排卵量。同样,准备接受胚胎的女性也必须吃这种药。为了刺激捐赠者产生大量含卵子的小囊,捐赠者必须注射7~11天的刺激生育激素。在此期间,捐赠者每隔一天接受血液检查,医生可以控制激素水平。除此之外,捐必须定期接受超声波检查。收集卵子前36小时,医生要向捐赠者注射人体绒毛性腺激素,准备释放卵子。

捐赠者有什么危险吗?

卵子的收集在捐赠者麻醉的情况下进行。工具是针,通常医生会取10到20个卵子。取这么多是因为并非所有卵子都好——根据代孕妈妈网站的说法。代孕妈妈网站由曾经捐赠卵子的女性和代孕妈妈设计运营。有些卵子还不成熟,有些过于成熟。

代孕妈妈网站的一位管理者丽莎曾经捐赠卵子,她说捐赠过程是有价值的经验。但是,她对我说,有时会发生危险。她写道,一些罕见的例子发生了卵巢过度刺激的症状,捐赠者必须在排卵恢复正常之前留下医生。更少见的例子是卵巢破裂,可能永远不会剩下或死亡。同时,丽莎向准备捐赠卵子的女性保证。我想强调的是,这些例子极为罕见。我有两次捐卵的奇妙经历……第二次一直保持冷静,帮助医生数数他收集了我的卵子。谁决定多馀胚胎的命运?

现代胚胎遇到很多不同的命运,被冷藏、盗窃、流失、研究,或者早产几周。2001年的整个夏天,到处都充满了关于胚胎的新闻,最重要的新闻是总统布什考虑建立干细胞研究的建议。用于遗传研究的胚胎,包括治疗不育诊所、为不育夫妇准备试管婴儿移植的胚胎。

孩子到底是谁的?

随后的海伦比斯利事件引起了胚胎的关注。海伦是来自英国什鲁斯伯里的代孕母亲。她准备起诉三藩市的一对夫妻,要得到她怀的双胞胎宝宝的父母权。这对夫妇和海伦曾达成协议,如果海伦怀了一个孩子,他们付她20000美元。孩子是捐赠者的卵子和丈夫的精子结合而成的。协议中也有选择性的项目。如果有很多胎儿,就会流产。

海伦说,怀孕第12周进行协商的选择。但是,海伦最终得知她怀了双胞胎,根据协议她流失了其中一人,她的怀孕时间已经是第13周了。考虑到她自己的健康,胎儿太大不适合流产,海伦拒绝了。她提出让宝宝收养的要求,同时海伦还提出夫妻应该给她额外的赔偿。

但是夫妻不想要那么多的孩子,也保留了遗传物质的权利,海伦只是容器。这只是许多现代生育程序中发生的例子。胚胎也是鲜活的生命

大约10年前,加州大学生殖健康中心的医生未经客户同意,将更多的冷藏胚胎交给其他不育夫妇或其他研究中心。事件被揭发后,有30多起诉讼。生理上的父母不同意生孩子,现在的父母就像偷东西的小偷一样。谁可以说是否当初把这些胚胎扔掉事情就会好点呢?

卵子捐献应当知道的6大常识

常识1:

对捐卵志愿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卵巢功能良好,没有任何传染病,一般抽烟喝酒,夜生活比较多,生活不规律,例假不正常的人,基本卵巢功能都不会太好,在例假第二天做B超检查,如果卵泡在8个以下,基本都不符合供卵要求。

常识2:

取卵过程是否疼痛:取卵取鸡蛋是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的,取鸡蛋的时间通常是7~10分钟,在整个过程中,捐赠鸡蛋的志愿者没有任何感觉。

常识3:

捐赠鸡蛋后,取鸡蛋后禁止同室半个月,饮食以清淡为主,不喝水,多喝利尿饮料。

常识4:

捐赠鸡蛋后经常出现的情况:取鸡蛋后,偶尔有下腹膨胀的感觉,正常,几天后自己消失的饮用水过多的话,腹水会发生,所以必须马上去医院就诊。

常识5:

每月可以捐赠鸡蛋吗?不,世界临床研究表明,一个女人一生可以提供5次鸡蛋,每次提供鸡蛋相隔3个月,对健康没有损害。

常识6:

捐赠卵子会伤害身体吗?女性每月排出优质卵子,取卵子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,使多个卵子成熟,然后取出,对身体有伤害,休息后可以恢复,自己擅自用药刺激卵巢,产生不良影响。

妇科疾病
男科疾病
孕期疾病
儿童疾病
生活疾病
男人健康
女性健康
用药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