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家居生活 > 健康生活 > 居住环境较差,警惕户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

居住环境较差,警惕户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

来源:丫丫亲子网    阅读: 2.84K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摘要:患者张女士以“不断打喷嚏,眼睛发红流泪,自感鼻塞不能缓解,咳嗽、气喘有点呼吸困难,夜不能寐”为主诉入院,过敏原测试、血常规、尿常规等相关检查,明确诊断为“过敏性鼻炎”,予以抗敏药物盐酸左旋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持续应用2周以上。治疗14天后,病情明显好转。

【基本信息】女、23岁

【疾病类型】过敏性鼻炎

【就诊医院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

【就诊时间】2022年5月

【治疗方案】予以抗敏药物盐酸左旋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持续应用2周以上

【治疗周期】持续给药治疗14天,6个月后随访

【治疗效果】不断打喷嚏,眼睛发红流泪,自感鼻塞不能缓解,咳嗽、气喘有点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,患者预后良好。

一、初次面诊

几个月前,患者张女士面色萎黄、咳嗽、流眼泪、气喘吁吁、疲惫不堪地来到诊室找到正在值班的我。我请张女士坐下询问其来意,患者自述最近三月一回家就会出现鼻流清涕、打喷嚏不断、眼睛发红流泪不能控制,胳膊部分的皮肤也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红色小皮疹。患者考虑到自身身体不算强健,平日的生活作息也不算规律,饮食上也没有按时吃饭,因工作繁忙,平日也很少运动增强体质。所以觉得是自身免疫力的下降,口服维生素C泡腾片后并未及时就医。症状并未缓解,患者因工作繁忙且自身症状不重还能够忍受,自己也没在意,觉得还能够坚持坚持。从昨日起,患者不断打喷嚏,自感鼻塞不能缓解,咳嗽、气喘有点呼吸困难,夜不能寐,自行服用感冒药物后,上述症状也没有消失,因整晚未能入睡,且难受得不行,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。

今早遂来我院做了一个全面的体检以及系统的治疗。因患者自述,一回家症状就会明显加重。经问询了解到近期天气比较干燥,患者由于工作繁忙较少打扫房间,室内环境相对较差。结合患者自述及其体格检查,考虑其为户尘螨过敏,一旦回到家中接触到户尘螨就会引起过敏现象,出现鼻炎症状,遂暂以“过敏性鼻炎”收入我科。

二、治疗经过

患者入院后为明确诊断,征求患者同意后进行了实验室病毒检测以及过敏原检测,同时予以血常规、尿常规、气道可逆性阻塞等相关检查,结果显示:过敏原检测显示户尘螨阳性,总IgE阳性。血常规显示: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,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。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,结合患者症状与检查结果,可明确诊断为“过敏性鼻炎”。告知患者病情,制定治疗方案:予以抗敏药物盐酸左旋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持续应用2周以上。如若停药后又反复发作,则应及时查清过敏原,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,必要时给予变应原疫苗治疗。持续治疗14天后,患者病情好转。

居住环境较差,警惕户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

居住环境较差,警惕户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 第2张

三、治疗效果

患者张女士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,并积极配合治疗,予以抗变态反应药物盐酸左旋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,抗变态反应药物持续应当使用2周以上,并嘱患者多休息,平时要注意环境清洁,多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干燥,被褥、床单、枕巾,用前记得洗晒。同时注意高蛋白、高维生素饮食以助机体功能恢复。经过治疗患者不断打喷嚏,眼睛发红流泪,自感鼻塞不能缓解,咳嗽、气喘有点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,患者非常满意。治疗14后检查,未见明显异常,病情明显好转出院,遵医嘱继续口服用药,7天后复查。

四、注意事项

1.尘螨害怕高温,经常清洗所有可洗涤的卧具如床罩,被套,毯子,和枕套等,每次清洗时都用55度以上的热水烫洗10—20分钟以杀死尘螨,为防止尘螨再次寄居,需要时常做好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,并保持房屋通风干燥,同时尘螨不喜欢刺激性的气味,所以在空调,衣柜等内放置清香剂或喷点除螨剂也能有效防螨。

2.患者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保持适宜的温湿度,避免对流风。勤换枕套衣被,清除尘螨及其代谢产物,并置于太阳下长时间晾晒。

3.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,合理安排作息,早睡早起,按时吃饭并保证饮食的膳食纤维平衡,避免寒凉辛辣刺激性食物,避免肥腻甜甘之味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,劳逸结合,同时避免情绪过度激动,加强体育锻炼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
五、个人感悟

出现过敏症状之后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过敏治疗,或者口服抗过敏药物,例如氯雷他定片、扑尔敏等药物,如果这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,还要及时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。在过敏较为严重的时候,可以去医院做脱敏治疗,但是治疗时间相对较长,一般需要1-2年的时间才能够看到明显的脱敏效果。文中张女士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,期间积极配合治疗,症状明显改善,预后良好,后续应定期复查血常规。

理财
家居
运动健身
家具
健康生活
恋爱技巧
真情实感
二胎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