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疾病百科 > 妇科疾病 > 阴道疾病会引起女性不孕吗?预防不孕症日常注意这6点

阴道疾病会引起女性不孕吗?预防不孕症日常注意这6点

来源:丫丫亲子网    阅读: 1.26W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经专家相关检查,约90%的不孕夫妇可以找出原因,约10%的夫妇找不到原因,称为原因不明的不孕。在发现的原因中,单纯女性因素约占40%,单纯男性因素约占20%,男女不孕因素约占20%。哪些因素会导致女性不孕?如何保护女性不孕?

女性不孕的原因:

阴道疾病:处女膜闭锁、阴道下段闭锁、先天性无阴道等。

阴道疾病会引起女性不孕吗?预防不孕症日常注意这6点

子宫疾病:子宫发育不良、子宫位置异常、先天性无子宫、子宫畸形、子宫内膜病变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。

卵泡不发育、排卵异常、多囊卵巢、卵巢肿瘤等。

输卵管病变:输卵管积水、积脓、输卵管炎等。

先天性腺发育异常:真两性畸形、假两性畸形、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等。

盆腔疾病:盆腔炎性包裹性积液、盆腔脓肿、结核等。

解读女性不孕症的身体症状

私处毛发疯长。如果发现大腿内侧的头发越来越浓密,有向腹部转移的倾向,三角形越长越像方形,可能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。这可能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失衡,雄激素占上风。“pCOS刺激头发生长,扰乱排卵,许多女性无法正常怀孕。一般来说,我会要求这些患者服用降糖药物,降低胰岛素水平,减肥(减肥食品),平衡性激素,重建排卵功能。

按下指甲后会变白。每个人按下指甲后都会变白。但如果它持续了近十分钟,它可能是贫血或缺铁的迹象。许多妇女,特别是月经出血较多的妇女,都会贫血。严重贫血患者会出现性欲下降,即使怀孕(怀孕食品),也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。贫血妇女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铁。

嘴唇容易干燥。要么缺水,要么缺乏维生素A。如果是后者,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生缺陷。年轻女性每天至少需要摄入2万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,女性除多吃鸡蛋、牛奶外,还应咨询专家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养(营养食品)补充剂。

手指莫名其妙地肿胀了。排除高盐摄入、服用避孕药等原因,我们应该考虑是否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。它会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,导致代谢紊乱,并影响胎儿大脑在怀孕后的发育。有这种症状的妇女必须及时就医。

阴道疾病会引起女性不孕吗?预防不孕症日常注意这6点 第2张

嘴角有白色的头皮屑。霉菌感染不仅发生在下半身,还可能感染口腔,甚至可能从下到上。如果嘴角有白色头皮屑一段时间,你应该去看皮肤科或全科医生来澄清原因。

如何保护不孕症?

一、预防

1.了解生理知识和处理方法。一般女性14岁左右月经初潮,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象征着生殖系统已经逐渐成熟,没有必要大惊小怪。

2.注意月经卫生,防止感染。月经来潮期间,如果不注意卫生,很容易得各种女性疾病,如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外阴炎、阴道炎、宫颈炎、子宫内膜炎、附件炎、盆腔炎等。

3、月经不规律早期治疗:月经不规律是指月经、月经颜色、月经量变化,或闭经、痛经、崩溃等,大多数不孕妇女都有不同程度的这些现象。因此,可以说,月经不规律是难以怀孕的信号。当女孩患有月经不规律时,尽快治疗,努力治愈,不留下未来的麻烦。可采用中医治疗,一般效果较好。

4.注意体育锻炼,对月经的到来保持良好的心情。

5.饮食方面,月经期间的饮食也很值得注意,要温暖,避免寒冷;

6、月经晚结婚:有些女孩月经初潮晚,直到18~20岁才看到月经,数量少,颜色浅,质量薄。这表明生殖系统的功能相对较低,婚后不仅不能怀孕,而且月经情况越来越差,直到闭经或其他疾病并发。因此,所有月经迟缓、发育迟缓的女孩,都应认真锻炼,适当补充药物调节。

二、护理

据有关统计,3个月内约有60%-70%的正常育龄夫妇因夫妻生活正常而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受孕;6个月内约有75%-80%的妇女受孕;12个月内怀孕率超过85%。据统计,1年内受孕者占60%;2年内受孕者占80%;3年内约占90%。据统计,婚后一年内受孕率最高,因此,有人主张将不孕症定为一年。

不孕症的时间标准尚未统一。结合我国情况,将不孕症的年限定为2年,避免对不孕症患者过早得出结论,不拖延诊断和治疗时间。但是,晚婚患者(如30岁以上)应提前检查,尽快发现问题,及时治疗。

阴道疾病会引起女性不孕吗?预防不孕症日常注意这6点 第3张

不孕症会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,影响内分泌调节,必须正确处理。特别是夫妻关系的调整和科学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。

不孕的原因有三分之二是女性,输卵管阻塞一直是主要原因,但自广泛关注感染预防和广谱抗生素出现以来,输卵管阻塞的产科和妇科炎症大大降低;另一方面,对内分泌疾病的认识和检查技术不断进步,卵巢功能不全导致不孕的诊断率有所提高,因此卵巢不孕也起着重要作用。

妇科疾病
男科疾病
孕期疾病
儿童疾病
生活疾病
男人健康
女性健康
用药指南